台灣好投手比例不足
多年以前在下就寫過"台灣的投手教練要加油"的文章,
如今看來,可不止這個問題了。
2015年,在眾多的旅外打者陸續回台之後,提升了職棒的打擊強度,
2016年,才打幾場,似乎更加明顯。
以下個人觀點:
0、台灣投手在高中木棒時期過得太爽??
棒協高中木棒無疑是錯誤政策??
不正常的高中木棒比賽,長打、全壘打極少。
造成不正常的職棒比賽,分數變極高。
高中木棒結果不像正常棒球比賽。
職棒現在分數不像正常棒球比賽。
高中投手面對變弱的打擊能力,成長的壓力也變小。
教練為了提高分數,過份強調進攻戰術。
分數低,平手可能性增加,教練過份演練突破僵局制。
棒協果然還是在研究偉大戰術。
而忽略了基本的球員發展。
不意外,棒協原本就是比賽為主的協會,推廣只是次要。
跟教育部一樣違背了自已的宗旨。
可惜為了高中的短視近利,嚴重傷害成年後的國際賽選手戰力。
懷疑-1 高中身材的木棒經驗,到了成年體型變壯後,
可能是從40%,重新練起。
懷疑-2 高中身材練三年的木棒經驗,
在成年身材定形,重訓練壯後可能只需練半年就能補足。
身材對於球棒的掌控能力有很大的影響。
硬要在高中三年用木棒,就變成一種效率極低的訓練。
懷疑-3 有聽過很多投球失憶,極少聽過打擊失憶,
投球的技術性比打擊高,身材的影響性也比打擊低。
所以高中時期,棒協應該持續加強投球技術,而非打擊技術。
打者的安打和長打數需增加,來推動投手成長和抗壓性。
投手能力的補足,遠比打者難得多。
應當維持一定的攻擊火力,來刺激高中投手的成長。
應當加強球員的基本發展,而非過份要求戰術訓練。
懷疑-4 之前就有人提過的,木棒經費需求較高。
懷疑-5 木棒長打較少,降低外野手對強飛球延伸性的判斷能力,
也會影響回傳經驗、能力和臂力。
對於內野手的強襲球處理也有影響。
1、投手平均的選手生涯比打者短,而台灣的投手又更加嚴重。
投手好壞成績結果明顯,打者好壞落差比投手小,
投手有球數限制,無法過度苦練。
打者苦練往往能夠提升一定實力。
台灣投手的型態仍未能由盃賽型投球動作,
轉變為長期比賽型、長生涯型投球能力。
2、旅外回台的打者,仍有很長的選手生涯,且經驗實力可累積發揮。
3、旅外回台的投手,通常投球生涯已開始走下坡。
好打者一直累積人數,好投手一直沒增加。
4、以王建民來看,是大聯盟的體格和發展性,但對於自已的投球動作掌控能力,
卻是小聯盟的,洋基的古德瑞和今年的訓練營才能導正他,
其實下盤能力本來就是眾多人指正他的一個問題,如果是一個稱職的大聯盟選手,
理當能夠掌控自已投球動作的所有機構原理。
而王建民即是表現出台灣投手的一個現象。
這是台灣投手的一個問題,無法理解自已的投球動作原理。
所需肌肉群和訓練方式。
小時候盃賽投球動作記憶; 旅美後美式的身材;
台、美、日混合但不知各長處的投球動作。
5、正常的分怖比例,有好投手姿資的人,會散落在各處。
台灣的金字塔比例不佳,因此好投手參與棒球的機率較低。
如果美、日、韓, 因國中、小的社區棒球眾多,可以有10%的好投手搜集率。
台灣的國中、小球隊比例少、家長不支持,大約只有2%的好投手搜集率???
如果沒有陳連宏,會否有陳金鋒?? 這中籤率,明顯比外國低得多。
6、台灣高中一級 30所 : 極多的練球時間。 極大部份的職棒投手產生處。30x1.5
台灣高中二級 20所 : 尚多的練球時間。 少部份的職棒投手產生處。 20x0.5
台灣高中社團 120所 : 極少的練球時間。 幾乎不可能職棒投手產生處。120x0.01
日本高中一級 500所 : 尚多的練球時間。 大部份的職棒投手產生處 500x1.0
日本高中二級1000所 : 算多的練球時間。 少部份的職棒投手產生處1000x0.1
日本一般高中2500所 : 普通的練球時間。 偶而的職棒投手產生處。
台灣高三畢56名職棒水準可能性投手,提供4支職棒球隊, 56/4=14
且主要的大物可能被外國球隊攔胡。 52/4=13
日本高三畢600名職棒水準可能性投手,提供12支職棒球隊。 600/12=50
極少部份會被美國球隊攔胡。 600/12=50
此處非高中畢業直接進職棒,只是社會人、大學仍是由此高中畢業產生的。
概算每年在18歲產生的投手量。
7、台灣好投手太少,又加劇使用量,縮短巓峰時間。
8、總結以上的所有成因加總,落差就此產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