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車安全> 711和麥當勞是停紅線違規大戶?
一、紅線禁停、禁止併停早已是存在幾十年的法規了,幾乎是世界各國的共識
我國政府長久以來在都市計劃和道路規劃沒有做好也是共識,以前因為車輛較少,相形之下道路尚不擁擠,但在經濟發展和道路建設持續擴展所帶來的便利性之下,汽車數量的增加趨勢明顯,近年來機車的數量已經停滯,時增時減,但汽車的數量不曾降低過,高速公路的使用量也是屢創新高。可預見的是未來十年內汽車的數量仍然會增加。
可以猜想的是停車的需求勢必增加。但就如同標題所說,這些紅線禁停的規定行之有年,小客戶、大客車、大貨車、職業駕駛的考照都考過,等於合格的駕駛員都是知道的。在正常的狀況下,職業駕駛一定也會感覺到路邊暫停的困難性,合理的狀況下,就應該主動向政府反應,提前要求政府做出調整,公會存在的作用不就是在此嗎? 難道是要求政府對職業駕駛的違停視而不見,才是公會在做的事嗎?這種依持著政府不會大量取締的僥倖心態,也是政府也跟著怠惰的原因之一。
但政府本身其實也應該有自覺才是,早年的運送龍頭非郵局莫屬,郵局貨車在民間快遞等運送時,早就該知道類似的問題越來越嚴重,政府在這種狀態下早該提早提出對策才對。
二、營業場所的責任
就如同台北大巨蛋的疏散、交通計劃,百貨商場、大、小型賣場的的停車設計,大型工廠的停車和貨運倉儲,都會提前考量相關的需求,簡單的說這也不是什麼新的需求了。比如生鮮超
市的全聯、百貨類的寶雅很多都有設計專用的卸貨區。
三、容積獎勵
這適用在新的建物,比如商辦、住宅社區,本身就應該建立卸貨區或通道,政府可透過容積獎勵來增加建商的意願,也要如同消防規定一般納入建物規範。不然一個大樓幾百個人當真都不會訂貨嗎?公司行號都不會寄送貨物嗎?
四、促產條例
目前真正的重點在於商業區、住宅區的載客和卸貨問題,但這也不是沒有卸貨車位的法規,而爭議點是可通過的數量太少。如果要設立足夠多的卸貨車位,比較可能的方式也許是在貨運倉儲分級上增加一個層級,也就是原本直接送到門口的方式,可能需要先送到社區的倉儲點,再看業者是要自取,或者由物流業者以小型載台派人送達。而這些社區的倉儲點,可以是閒置空地、停車場、空閒房屋前的專案載客、卸貨區。
五、711和麥當勞是違規大戶,透過卸貨車位交換
如同之前說的,全聯和寶雅大都是有卸貨區的,反倒是一開始喜歡設置在轉角的便利商店和速食業者,可想而知是違規大戶,以711如果六千八百店來算,每店一天平均少少算一次違規來看,一次如果1200元,則一天的違規費用即是816萬,一個月則是二億四千多萬,一年則是近三十億(這二十年也有個四、五百億了吧?)。但危機也是轉機,超商業者除了傳統到店消費外,也是貨運業的大戶,應該思考如何避免違 規又能做生意,711可以在每個行政區「里」尋找空地、停車位來建立一到二個倉儲點,這個新的貨運層級,而且不止運送自已的貨物,也能和不同貨運業者合作,成為地區貨運車心,當然這個中心還可以是立體停車場,便於民眾停車的需求來收取停車費。
最重要希望能達成的法規是,可以用類似建立5個停車位來換取1個卸貨車位的方式,也就是說多建停車位讓民眾可以停到新建的停車場,而原本店前的停車位改為卸貨區。當然也可以類似碳權交易的方式,讓社區商店、計程車業者來集資建設停車位,除了收取民眾的停車收益,還能換取社區或商圈的卸貨車位和載客區。在現實狀況中,很多空地都會蓋成停車場,這個道理相同,只是更升級。這樣算來不只是自已的倉儲冷儲中心、貨運中心、交換卸貨車位、社區停車場,還能和公車、計程車業者合作,增加指定載客處。
六、做了就不能停下來,職業駕駛或民眾真的做得到嗎?
至於紅線違規能不能減少,這行生意是不是真的能夠長久,靠得也是政府,如果政府真得為了交通安全,就應該讓紅線發揮它的作用,讓違規的機會降低,也就是讓民眾檢舉來減少違規的機率。回到一開始說的,道路設置不良也是職業駕駛的說法之一,如果真得有了足夠的卸貨車位,那麼司機是否真的就願意稍微走一段路,在卸貨後再到送到指定商家呢?
再者說到了一般民眾,是否願意先把車停到新增的停車場,再走去購物、用餐呢?如果政府執法嚴格,711光一年的違規罰款就會是它想改進的動機。而想想711是否是為了自身的利益,而影響了民眾的交通安全呢?
想當然的,羊毛出在羊身上,但如同建築的逃生通道、防震要求,機車要戴安全帽、強制險、CBS、ABS……,很多的規範就是要保障您、我和家人的安全。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