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殷選手,您被洗腦了嗎?
--------------------------------------------
殷仔一面覺得沒必要在舊傷口撒鹽,一面也擔心好不容易回來的球迷會流失,他說:「應該要向前看吧,多點正面思考,像紅葉少棒這種傳奇故事就很好,讓人家看到夢想及目標。」
--------------------------------------------
老實說,看到這則新聞的感想是,這個記者是在陷害陳偉殷嗎?
一、台灣球迷的棒球記憶
先不說紅葉和金龍少棒,一般民眾對棒球能有什麼記憶呢?電視看棒球、電視看棒球、還是電視看棒球,共同的貧乏棒球回憶,比起別人在太陽下、草地上的渾汗練習,台灣的棒球記憶實在太少了些,難怪球評曾文誠先生說,在台灣出棒球書賣不了幾本。
正因為放水對於那些編劇和導演的衝擊太大,他們才會寫出這種劇本,做錯事的是放水球員,這些作品只是在反映台灣球迷的某種痛苦,看到這些該檢討的是球員,而不該是編劇和導演。
正因為球員傷害了球迷,球迷編劇才會將痛苦表現出來。
二、作弊就是先認輸了
而那些洗腦台灣人的紅葉和金龍,正是見證台灣棒球後來歧途的證明,將錯
的事美化,便是無法用心認清自已的錯誤,只會一直怪罪別人,瞧瞧政府後來說了什麼、棒協後來說了什麼、放水球員後來說了什麼,錯的都是別人,這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作弊就是先認輸了,就是擔心自已沒實力,擔心自已教出來的球員會輸,擔心隊友實力不夠,才會作弊,體育啊體育,這個育字到底含意為何呢?
三、日本高校野球連盟
不要怕醜事,而是要面對,然後改正。
http://www.asahi.com/koshien/news/TKY201304090450.html
朝日新聞身為夏季甲子園的主辦單位之一,對於連盟所嚴格要求的監督事項絕不會默不吭聲或護短,事實上,北海道的駒大苫小牧,曾經連霸高校賽事,但因為已離開棒球社團的三年級學生鬧事,而使二年級的球員失去大賽的比賽資格,這種所謂的不祥事件,每每必定仔細究責,而朝日新聞也如實刊登。
四、林宗成和蔡榮宗
提到這個,了解的人就會知道,在好幾年前的林宗成先生,在玉山盃出了事之後是怎麼說的,後來國訓事件時,對蔡榮宗又是怎麼說的。
為什麼會有這種轉變呢?我先不假定那是為了體委會的經費,而低聲下氣,而是經過不少棒球網友和鄉民的批評之後,才承認自已以前的想法錯誤,如果不是球迷網友一直不怕丟臉(有一段時間,當棒球迷的人也許真的會覺得丟臉)的批評,林先生會有這種轉變嗎?
五、只會挖角對台灣棒球的貢獻不大
記得十年前,南部有所高中職建立了一個王朝,但是後來因為向外縣市挖角的動作太大了,而引起了別的縣市的不滿,當時也有不少球迷加入批評的行列。
挖角本來就對整個台灣的棒球不會有些助益,又不是職業比賽,將最強的球員挖進同一隊,贏了也沒有什麼好說的,然後國家隊又幾乎是這一隊的,每年都是這一隊贏,不正代表這個國家的棒球非常無聊、競爭力不夠或體制有問題嗎?
六、如果台灣棒球真的英明神武
星爺所演的蘇乞兒對皇上說了一句經典台詞“如果球員們和棒協真的英明神武,就算輸了也能憑著運動精神,讓愛打棒球的小朋友開心打球,球員打出一場場努力比賽、認真練習的好球,笨蛋球迷才會想去罵棒協和球員”
如果球員能夠一直感動球迷,不好的事自然會慢慢淡化,感人的題材自然而然就會有人寫出來……
光明正大的紅葉少棒,選手和教練都比45年前的還不怕輸,還令人敬佩,比45年前更值得拍成電影?陳偉殷選手仍然努力不懈地投好每一場球。
但正因為陳偉殷選手似乎被洗腦了,不願意面對,所以那些電影似乎突然顯得有意義,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願意面對失敗,不就有這樣一句名言嗎?
不會痛的病才是最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