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日漫看日本高校野球01:Rookies、教頭當家、菜鳥總動員
/////////////////////////////////
20090807補充
日劇的棒球動作,算是很有水準。
在第九集的練習賽中,有出現森田真法高校母校『守山』。
漫畫和日劇的運動場運用,都是多個社團共用運動場,如野球、足球……等。
/////////////////////////////////
20090802補充
A:YAHOO部落格「番長同學會」,ROOKIES夢的繼續 。
http://tw.myblog.yahoo.com/taison-maeda/article?mid=6253&prev=6272&next=6242
作者於2009年的續篇,主要是安仁屋與御子柴參加職棒選秀的事。
B:作者生平
http://ja.wikipedia.org/wiki/%E6%A3%AE%E7%94%B0%E3%81%BE%E3%81%95%E3%81%AE%E3%82%8A
(住大阪附近,難怪是阪神球迷,剛好是阪神-巨人對抗時期的關西人?)
(也是兵庫縣附近。)
C:作者高校母校
http://ja.wikipedia.org/wiki/%E6%BB%8B%E8%B3%80%E7%9C%8C%E7%AB%8B%E5%AE%88%E5%B1%B1%E4%B8%AD%E5%AD%A6%E6%A0%A1%E3%83%BB%E9%AB%98%E7%AD%89%E5%AD%A6%E6%A0%A1
部活動も盛んで、野球部は1967年の夏に甲子園出場
(足球比較強、棒球社唯一一次的夏甲出賽,森田一歲時。)
D:該校棒球社
http://www2.asahi.com/koshien/hs/25/27016/
目前棒球社實力不算強,2009夏甲八強敗於今年的代表校滋賀學園
E:漫畫家的成功率,也許也和進軍甲子園一樣低吧(見「小畑健」的「漫
畫王」,所以森田真法本身也曾是逐夢之人,高中就參與漫畫投稿,應該也
是很小就立志做漫畫家了吧?
F:難道只有讀書可以匡正學生?(這句話是說給某李姓教育專家聽的,見
YAHOO。)
G:一篇作品的產生,可能來自於作者的經歷,一件作品的成功,也許來自
於很多人的類似感受,在台灣,這種作品不會出現,也不會像日本這麼成功。
H:高校社團也是教育,棒球也是教育,如果只有讀書才是教育,BOT給
補習班不就得了。
/////////////////////////////////
20090802本文修正
0、身為看了近二次漫畫的人,實在應該在日劇和電影來台灣之前說些什麼
,就我的觀點,這部漫畫的主要意義在於,表現日本高校野球和教育的關係。
PS:鐵拳對鋼拳也看了二、三次。
1、如果鬼塚英吉都可以當老師(GTO)了,那羅門呢?
鐵拳對鋼拳的作者森田真法,本身也許曾是不良高校生吧?至少作者的照片
給人這種印象,其「鐵」漫畫的內容,就可說是不良高校生的代言了吧,不
良高校生也有分好人和壞人,他們只是不喜歡讀書,不喜歡乖乖尊守規範,
什麼都不太想做,覺得生活無趣,只想享樂和做些令人無法理解的事而已。
這個故事仍然有這種情節,而且二個漫畫的人物有類似之處,當你在看這部
片或漫畫時,你已經在試圖了解不良高校生了。
主角川藤其實是「鐵」漫主角,愛哭鬼羅門的化身(碰到感人的事就會淚流
不止),同樣是個單純、善良又擇善固執的人,只要是他認為對的事,他常
常會忘了後果而做出驚人舉動,所謂的驚人舉動也包括了他所擅長的格鬥(
以前是學生社團的主將)。
川藤對不良棒球社的一切舉動,只是他本著教育的精神,在實現他心目中理
想的高校社團的教育功能,並希望學生能因此成為真正的男人。
2、不良高校生的教育。
所謂的不良高校生,在課業上大都是落後者吧,那麼他們到了學校該做些什
麼呢?「夢想」是日本常見的題材,歌詞中也時常可見,因為日本的教育除
了學業外,也提供了學生發展興趣的機會,主要的場所就是學校社團。
不良高校生也是可以有夢想的,或者也該有夢想才行,人生就是很多目標的
集合,有長程目標、中程和短程,有達得到的也有達不到的,有簡單的也有
困難的,學校的教育自然也該訓練學生追求目標的能力,畢竟課業的學習只
是種工具。
所謂的不良高校生也是有長處的,他們早已習慣受傷了吧,不止是生理的受
傷,更了解心理受傷的痛苦,他們一直在面對挫敗,在課業上、在別人的目
光中,那麼從零開始的棒球練習,遭遇到的挫敗實在不算什麼,還有他們有
著用不完的精力、更團結的信念。
再好的教育,一定會有一半的人,在學業成績上是後段班的,只是他們在其
它地方能學到什麼,他們在學校的時候,是否有其它的時間認識自已。
所謂的教育不該是創造學業階級的一元標準,藉此來評估學生的好壞也是不
對的,尊重並發展多元的價值,正是日本高校社團的目的。
3、看見過去的污點,還是該相信真正有決心的人。
偉大的校長大人也曾是棒球社進軍甲子園的前輩,因此對於棒球社的總總,
自然更是敏感和嚴格,留著只是污點的棒球社,對於棒球人來說,也許只是
種丟臉而已。
但主角改變了他的想法,既使到了後來,校長也沒有以校長的身份去看過主
角們比賽,也許是出自於一種愧對的心理吧,當自已只是處心積慮地想到解
散棒球社時,川藤卻能讓不良分子們變成真正的棒球社員,所謂的教育正當
如此,而棒球就有這種魔力,身為教育者和棒球人,自已的心或許也被污染
了也說不定。
礙於現實的經歷,而失去了教育的初衷;被失敗所挫敗,而忘了棒球的威力
和夢想的偉大;不相信學生能做出偉大的作為,是因為只相信過往的表現。
當學生們真心努力追求夢想時,他們已經成為最佳的棒球員,棒球也或許因
此而感到驕傲。
5、門外漢怎麼可能成為棒球社的教練?
不,不是教練,而是指導老師(或顧問),指導老師是由學校一般的老師擔
任,主要工作不在訓練本身,而是有輔導學生社團的責任,是學校和社團的
橋樑,尤其在日本的公立學校,大都不會外聘教練,而是由指導老師和社員
們自已溝通或學習訓練的內容,很多時候,指導老師和社員們是一起面對很
多的問題和難關,也一起走過悲歡的歲月。
對於球員來說,「川藤」或許不是個好教練,卻是他們不可缺少的存在,這
或許比有個好教練,還要更有價值。他跟他們一樣,也許也曾不小心使用了
拳頭而遭人側目,或者思想過於簡單,而讓人不解,但這樣堅守生存之道的
「川藤」,身為「指導老師」,也許正好恰如其份,對於學生來說,這已經
很足夠了。
6.看著樹茁壯的主任
漏掉了主任實在有點說不過去,主任是很早就接受這群學生的教育者,因為
曾經打進甲子園而有一定的棒球知識,但並不一定真正了解要如何鼓勵學生
,如果校長是不相信光明面的教育者,主任則是相信學生,但卻無法完全了
解學生的教育者,剛好跟沒有棒球技術,但了解學生的川藤是最好的互補。
因此主任在訓練方面給了很多指導,但在做人做事方面,卻是以川藤為主的
,因為比起自已,川藤更了解學生們的想法,承認自已某方面的不足,並了
解教育階級「主任」,代表的不是地位和權利,而是付出,他也是很棒的教
育家呢?
6、達成甲子園目標的,只有不到百分之二。
日本約有四千一百所高校有棒球社,其中只有四、五十所能上甲子園,機率
只有不到百份之二,所以百分之九十八以上的人,他們的努力並沒有達成目
標,主角們的成功,正代表者其它人的失敗。
這些球員將來能夠靠棒球吃飯的有幾個,二個?一個?不,很可能一個都沒
有,那麼他們的人生路之中,追求甲子園的努力難道沒有價值嗎,不,他們
展現了追求目標的毅力和決心,這不就是將來工作時所需要的態度嗎(林仲
秋也說過類似的話,果然是旅日過的),而野球是他們展現的一個媒介而已。
把社團說成多偉大的教育制度,其實也有點超過了,事實上也有一部份的人
,並沒有這麼多的能力和時間,花在社團活動(比如一些要讀書的學生),
因此他們在棒球的表現,自然不是很好,但至少他們的學生生涯不是只有讀
書,他們自已培養了一些興趣,透過同學和朋友,又認識了一些興趣
這些對他們的社交能力也有所幫助,以後看到相關的事情,他們也容易去關
心和了解,至少在外國人的眼中,日本人除了科技之外,還有很多吸引人的
地方,這就是人們所稱的軟實力。
也因為如此,不過是一部棒球電影和漫畫,卻挖出了很多人的記憶,每一年
,灌籃高手、巨X排球這種學生社團漫畫的夢想故事,就會讓日本人醒來幾
次,日本的高校社團,已經演變成為了一種軟實力,不止支持著日本職棒和
J聯盟,更常常是漫畫、小說和電影的題材,接著還到了台灣,賺台灣人的
錢。
7、甲子園只是場地,主角是一百多萬的野球員,真正的贏家是日本社會。
日本人民透過甲子園,每年看到了許多感人的故事。
日本人民透過甲子園,喚起追求夢想的勇氣。
日本人民透過甲子園,教育他們的下一代正確的人生觀。
日本人民透過甲子園,了解多元的價值。
日本人民透過甲子園,溝通教育和道德問題。
日本人民透過甲子園,了解棒球真正的意義。
日本人民透過甲子園,見證他們的下一代的成長。
而甲子園能夠存在的原因在於,日本教育允許一群實力幾乎是零的學生,透
過學校社團,來追求目標的笨蛋行為。
別人眼中的笨蛋,往往因為堅持信念而成功而偉大。
延伸閱讀:
正義鷹大俠的棒球樂園-棒球日劇R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