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在教人民切西瓜?
0.台灣的二段式左轉,畢竟現在已經是世界上少見的交通規則,也與車向分流抵觸,在行人路權提升的現代,停等行人和人行道不退縮已經是台灣的進行式,政府為了減少車輛停等行人的時間,因此增加了不少右轉專用道(可與橫向的左轉燈號誌一併亮起),但在政府長久洗腦的機車靠右觀念下,其實增加了機車的危險性,尤其台灣沒有定期回訓制度,很多用路人還沒來得及調整就發生不幸。
1.之前提了很多次的右轉附加道的機車待轉區問題(右轉車道違規直行和待轉動線交織)
最近看到一個也算是交通達人,youtube「車禍問題找宥塏」在2025年8月1日的影片,其中說到03:10~03:16這片段我找不到來源,但5:16秒的這個圖片,依照圖片我搜索連結後,確認是道安督導委員會(難怪道路不安全了)和公路總局(難怪考照很隨便了)的交通安全海報-待轉篇 發布時間:102-01-22,上面還寫了99年10月印了51000張。另外新北市政府警察局瑞芳分局,其來源是保安警察大隊113-01-09。
https://168.motc.gov.tw/theme/motorcycle/post/1906121100881
https://www.ruifang.police.ntpc.gov.tw/cp-2367-47421-25.html
首先我大概可以理解這只是示意圖,因為對交通長官來說他們也都簡單化機車要注意的風險。
如果圓形綠燈亮起時,機車騎士照著這個路徑,直接切西瓜到待轉區,和右轉車道的汽車碰撞時,會發生什麼結果?
2. 第一種,機車佔用右轉車道路權,這個沒有硬性規定,但在世界上的交通通則,右轉車道有他隱含的範圍,直行車輛不應闖入。
3. 第二種,但右轉車要讓直行車,台灣政府明示機車要進入待轉是直行,但這個切西瓜的方式,是右轉要讓待轉機車,還是待轉機車要讓右轉汽車呢?
兩段式左轉是違反世界大大大多數的交通理論的,所以世界上幾乎不會不會有待轉動線向右前方騎,卻被視為直行的。
4. 先不管這邊是示意圖?有沒有右轉導引虛線,進入待轉算不算直行車。如果政府有防禦駕駛觀念就會知道,這時機車要先直行過了右轉車道的範圍,再切向待轉區。
沒錯就是這麼麻煩,而台灣交通部和交通警察的這個宣導示意圖,顯然沒有防禦駕駛的觀念,真的出車禍了要算誰的,當然還是民眾自己要承擔了。
5. 另一種可能是政府的美化企圖,想減少待轉的複雜度形象,因此宣導圖畫得很簡單,但實際上每個有右轉車道的路口,形狀和結構不同,會有不同的問題,複雜度也不同。
政府的交通政策調整,看似美意,但都在機車的交通法規限制下,造成機車的危險,例如這個主題和很多交流道問題。
6. 我個人這幾年的確發現這種右轉專用道變多了。文心崇德的問題可能是有公車停靠,熱河路和崇德路間距近,不好放置車向分流告示;北屯文心路口的右轉附加道算明顯,分道距離長,但問題是離彎道太近。
7. 其中上述感受最明顯的是北屯路北上到松竹路要左轉待轉時,這個時侯一定要考量到右轉車的動向範圍預留空間,這個路口的問題是松竹路縮減,右轉時有微微上坡(舊鐵道防淹)且行穿的行人多(綠空,我個人比較理想的花錢想法,是台鐵售票區簡易陸橋延伸過松竹路),停等區到待轉區距離比較近,所以右轉車和待轉機車的距離很近,為此機車的空間操控要比較注意。
( 為了蓋捷運,所以外線寬度正常,完全沒有停車格,幾乎全線畫紅線(車多時,由文心路到松竹路大約會有5輛違停紅線)。優點:附加車道距離短,所以比較沒有直行車誤闖右轉車道,內線有車向分流的藍色指示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