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場爭奪戰
關於一個國家的第一級職棒球隊,最多可以有幾隊?有不同的理論,以前有一種巧合的說法,是人口/1000萬,當然韓國就不符合了,今天要討論的是另一種,主場數目的論述。
說到了主場,通常是以一個都市或周邊城鎮的人口、交通、消費來評估。
MLB的東岸紐約有二支球隊,西岸LA也是二支球隊。加州三千萬人有五支球隊。
而日本東京也是二支球隊,大關東三、四千萬人五支球隊。唯一例外的是首爾有三支球隊,但二大一小,新的首爾英雄一路波折,是球迷較少的第三隊,不過隨著聯盟的整體成長而隨之成長。
台灣能有幾隊呢?
台北市:台灣最先進的城市(但球場就……),消費能力也最高,比起高漲的房價,票價可是非常之便宜,不過是一次聚餐的費用罷了。
新北市:台灣人口最多的縣市,從台北市的眾多衛星城市,獨自成為新北市,因為和台北市的交流頻繁,房價和消費也有一定的程度。
桃園縣:不是直轄五市之一,卻有不輸給直轄市的實力,也是基層棒球球隊最多的縣市。和新北市交流密集。
台中市:直轄五市之一,以及周遭的南投、彰化,理當有不少的人口,中部的棒球隊一直比起南北,顯得不足,棒球人口其實不多。
台南市:直轄五市之一,人口不及台中,但棒球人口比中部還多。但物價所得較低。
高雄市:直轄五市之一,舊直轄二市之一,也有一定的棒球人口。但物價所得較低。
===============================
兄弟:號稱全台皆兄弟,但嚴格來說還是以台北市、新北市為主,因此其它球隊想闖進大台北,難度非常高。
桃猿:順著桃園球場的成立、和數年基層棒球隊的成長累積,加上一定的人口數,具有一定的主場實力。
統一:因為台南幫的企業,及台南的棒球員連結,加上比較起來,是最傳統的優良球隊。另外台南也有不少的棒球人口。
義大:某種程度是有二個主場,實際上也達到了一定的功效。這種策略對於票房的吸取有一定的效用,這才是義大不主張一個球場的原因…?
但是否是長久之計?
=============================
以北北桃的八、九百萬人的連結人口、台灣消費力最高來說,二隊是符合外國的水準,當然如是三支球隊,已是超過首爾的標準。
台南、高雄是一支球隊正常,但二支球隊略多的地區。
中部是沒有球隊顯少,但一支球隊顯多的地方,發展棒球人口是這個地區該努力的地方。
總合來說,目前的四支球隊分怖也符合人口、消費和棒球人口的計算。當然統一的進場人數是倒數的合理現象。當然外國也有不少都市人口算少,但球迷不少的例子,但台灣的棒球人口實在不能跟外國比較。
兄弟易手的狀況,對於第五隊或義大進入大台北是一個機會,除此之外,還有哪裡可以成立第五隊呢?
美國大聯盟2013年的總進場人次是7400萬,美、加人口的22%左右。台灣2013年的總進場人數不過140萬,台灣人口的6%,雖然接近最風光的年代,但比起來仍是少得可憐,這麼可憐的職棒,卻一直想要用超過美日的標準,建立第五、六支球隊,未免太自視甚高,當然大家習慣這種球員薪資水準,我也沒有辨法。
不過四支球隊的組合太少,球星和新聞性不足(六、七支球隊也不見得有什麼新聞),這是能夠打動我的說法,不過六支就……
要找第五隊,先想想主場要在哪?這是成立後必須考量的難關?另外與其一直請球團進來燒錢,還不如多花心思增加棒球人口,大家自然擠破頭進來。
就算找再多的球隊,連一百七十萬的總進場數也破不了,根本是搞不清楚優先順序。
還有台北市如果不是目光短淺就是目中無人,只有一萬多人的球場就是目光短淺(看不起棒球),蓋昂貴的大巨蛋就顯得目中無人了(太看得起現在的中華職棒)。一個經濟首都搞成這樣,台灣棒球的發展自然就……
如果台灣的棒球人口比外國多,七隊、十隊也沒問題。
留言列表